极限编程作为敏捷开发的一种核心方法,虽然在业界备受推崇,但真正将其付诸实践并坚持下来的团队却寥寥无几,占比仅为7%(数据来源:《2021年度敏捷状态报告》)。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阻碍了极限编程的普及与推广呢?结合我们自身实施极限编程的经验体会来看,原因可能如下:

极限编程相较于Scrum和看板等方法,其表现方式并不那么直观和炫酷。Scrum通过明显改变流程,让团队快速感知变革,Scrum教练也能在其中充分展现其价值。看板则以其可视化的特性在价值呈现上占据优势。而极限编程更多地侧重于工程实践,其流程与Scrum有相似之处,但在价值体现上却相对较弱。
极限编程的实践之路是一条长期而艰难的旅程。比如编码规范的实践,尽管每个研发团队都有自己的规范,但执行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极限编程中的许多实践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见到成效,这对于许多追求短期效益的团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
极限编程中的一些实践存在争议。这些实践如结对编程、测试驱动开发(TDD)以及代码Review等,虽然有助于提升内部质量和长期效益,但在短期内可能会影响到交付日期。例如,结对编程可能会被视为浪费时间,TDD的实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写测试代码,这对于追求快速交付的团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一些实践如重构需要充分的自动化测试覆盖,否则很容易引发问题,这也增加了实施的难度。
不可忽视的是,研发团队普遍面临资源极度紧张的问题。在时间和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团队往往无暇顾及自动化测试、重构等长期工作。极限编程实施的效果难以度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研发团队缺乏有效的度量体系,使得团队和公司管理层难以认识到实施极限编程前后的变化。
尽管存在诸多挑战和困难,但团队仍应积极实施极限编程。因为要想实现持续交付,工程能力的提升是基础。极限编程是目前市面上提升研发团队工程能力的最有效方法。要想真正实施极限编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需要一位有足够影响力的管理者来推动极限编程的实施。这个角色最好是像CTO这样的高层管理者。只有自上而下的推广和支持,才能确保极限编程实践的落地生根。
逐步推进极限编程的实践。可以从相对简单的实践开始,如编码规范、代码集体所有权等,然后逐渐尝试更有挑战性的实践。对于一些有难度的实践如TDD等可以从细小的地方开始尝试并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在此过程中鼓励团队成员分享经验、相互学习。
最后要强调的是,积极地推进结对编程和代码评审实践对于极限编程的实施至关重要。这两个实践有助于好的规范、知识和经验在团队内部的传承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团队的工程交付能力。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努力推进极限编程的实践并在团队内部形成良好的氛围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收获满满的成果。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实施极限编程吧!
文章来自《钓虾网小编|www.jnqjk.cn》整理于网络,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